2 10月 2017

座舱调整好,MTB操控没烦恼

MTB座舱,特别是把手与龙头,在过去几年有很大的演变。宽版的MTB把手,从以前的标准660mm已经演变成现在主流的800mm。而在龙头方面,以前称之为短的70mm也已经变成35mm。要怎麽解释这些这麽激进的变化呢?而对你来说,又是怎麽样的尺码最适合呢?

最佳的解答要视以下三个状况。第一,也是最重要的,适合你的尺寸才是你该用的。第二,零件要适合你的车架的尺寸。第三,你该想想你的骑乘风格跟第二点的关联性。我们就逐一检视这三点吧!

什麽尺寸适合你?

把手长度的加宽,对很多人来说,就只是比较时尚而已。虽然有着时尚的层面,但是要说完全没有好处也不对。总结来说,就是稳定性更好,这是单纯的物理学。

想像你在做伏地挺身的时候,双手并合的很近,然後有人推你一把,要不翻倒大概很难。然後你重新想像这个状况,但是双手很自然的张开,要推倒你大概就困难多了。

在林道上也会发生相同的事。当轮胎打滑丶锁死丶或是不平稳的碎石与树根推挤你单车的平衡力时,这无关宽把可以让你对单车有额外的操控,真正的意义在於单车对你的平衡,影响的将更少。

想当然,对你来说最正确的宽度,是让你双臂用最自然丶稳定的角度张开的宽度。你的肩膀越宽,你的把手也需要越宽,反之亦然。若是在进入急弯以及撞击时,要锁定手肘角度,变得非常困难的话,那代表你的把手用太宽了。 

要注意把手越宽的话,你的上半身也会往前倾斜。短一点的龙头会把你的重心退回原始的位置,也会让转弯的回馈更直接。在升级把手时,就算买错了,也请往宽的方向选择,因为太长的话,反正可以截短。

零件适合你的车架尺寸吗?

现代的宽短版座舱,是为了配合车架座舱长度变长的进化。也就是说,若是你的车架已经是古董,要相容於现在流行的宽把/短龙头,可能就不太适合。

拿上面的伏地挺身范例来说,你可以简化成一个三角型。你的头在三角型的顶端,两手分别在左右的基点。当这个基点距离变长时,稳定性会增加。但是若是我们检视另一个三角形,也就是从侧面检视的时候。有一个三角型从你的头有一条直线沿着你的脚往下延伸,基底就是地面,然後你的双手支撑着头。

重申一次,若是这个基底不够大(因为把手离BB中轴太近),你抵抗要让你向前,或是向後翻转的力道,也就会相对减低。

这让事情复杂化了。这个物理原则限制了你的龙头可以用多短,也同时限制了你的最佳把手宽度。宽把加上长龙头,可能会让你的转弯的骑乘体验像是在开卡车一般。 

基本上,你的前方三角型越短越尖锐,你的龙头就要越长,然後把手越短。

你的骑乘风格跟第二点的关联性

你的骑乘风格越是狂野,赛道的技术需求越高的话,短龙头配上宽把手,会回馈给你更好的稳定性。好消息是MTB不像公路车,相对来说骑乘的速度慢很多,所以比较没有空气阻力的考量。

若是你比较常骑乘林道路面或是越野耐力赛,这些赛道比较平滑。你的自行车从正面的三角型来说,零件不需要去用到极端的尺寸。你的车架可能也有点年纪了。

总括来说,就跟自行车界大部分的事情一样,症结点在於找到最好的折衷方案。把手宽度尽量配合你的肩膀宽度。龙头的长度就由你的车架来决定。

FSA的产品线很多元也很全面,从适合林道的Afterburner系列,到超轻量的越野用碳纤零件。你可以将你的座舱客制化到你所需要的完美境界。

  • superlight XC cockp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