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FSA消息 如履平地:談全避震MTB的最佳化設定 Sea Otter Classic賽事捷報:Raleigh Clement車隊獲獎不斷 不再有藉口,擠出騎車的時間 26 4 月 2016 如履平地:談全避震MTB的最佳化設定 全避震MTB車上充滿各式各樣的調整鈕,對於新手而言,要設定好避震器還真得花一番苦心,必須依騎乘者的條件例如體重、騎乘路況、避震器反應速度等作出最佳化設定。為此,透過以下的避震器設定指南,能讓你行經崎嶇爛路時如履平地,徹底享受縱情山林、飛越極限的快感。事實上,在MTB避震器上的設定可說是一法通則萬法通,意謂著全避震車的設定沒那麼困難,只是多了後避震的調整而已。本文專門討論後避震器的設定,再搭配上先前的避震前叉調整教學,你也可以調整出最佳化的MTB設定。首先,你需要以下工具• 避震器專用高壓打氣筒• 短尺(金屬製尤佳,短一些才容易量狹窄處)• 計算機。如果你心算夠好的話就用不著!• 全副武裝,穿上所有的人身部品,如有使用背包、水袋也要全上• 牆壁或是有可靠的支撐物• 好幫手(最好可找有經驗的車友來協助)下沉量有多少?可利用避震器上的O型環作為定位器確認彈簧的彈力係數設定下沉量是調整避震器的第一步。首先,確認彈簧的彈力係數(Spring Rate)是否適合你的騎乘型態,並且足夠支撐你的體重。正確的設定第一步驟非常重要,因為其他的調整都會以此為中心。Sag(下沉量),是指騎士坐在車上且未施力情形下,以自身體重所壓縮避震器的行程量,通常以百分比來呈現。一般來說視車種的不同,下沉量介於20~30%,以XC越野車的設定會短一些,而林道或下坡車的設定會長一些。怎麼計算下沉量?後避震器的測量比起前叉避震器要複雜一些,因為後避震的壓縮行程是不一樣的概念,後避震器的活塞行程會被放大成後輪避震行程。例如說你的後輪避震行程為100mm,實際上活塞行程大約只有38mm,這是因為後避震的行程計算不太一樣,一般來說後輪避震行程(Travel)大約是後避震活塞行程(Stroke)的三倍。要測量車架後避震的安裝長度有兩種方式,最簡單就是上網查資料。而另外一種則是實際測量,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品牌、款式的不同,會導致雖然安裝長度相同,但是壓縮行程各不相同,首先釋放避震器的氣室,精確的將下沉量O型環(或是束帶)回推到軸封的位置,接著便可以著手測量。測量單位要精確到mm。例如說你想設定下沉量25%,先將避震行程除以100再乘以25。所以如果你的後避震活塞行程為38mm,計算方式如下:38mm ÷ 100 = 0.38mm0.38 × 25 = 9.5mm因此,9.5mm的壓縮行程等於下沉量25%。照著做…你也能快速設定下沉量 全副武裝單車裝備,以你平常的騎乘姿勢坐上你的車,你可能需要扶著牆或是旁邊有東西支撐著,以站姿或改變身體的重心來讓避震前叉作動個幾次。別去按壓煞把。儘可能將重心移到單車上,手只是輕扶著牆壁,或是說以手肘撐牆也可避免體重移轉到牆壁。而在坐姿的時候,請朋友幫忙將O型環(或束帶)回推到軸封的位置,接著小心下車、不要去晃動到後避震。將後輪抬起來確認避震器徹底伸長。接著用尺來測量O型環或束帶移動了多少距離。逐步修正避震器氣壓,每次的調整以5或10psi為間距來增加或減少。設定好後避震的下沉量,接下來再進一步設定回彈阻尼及壓縮阻尼 相關新聞 21 7 月 2020 Vision Aerobar vs Road bar for Ironman 70.3 在準備一場Ironman 70.3,依照你的騎乘需求來選擇合適的空力把手,對於競賽成績會有顯著的提升。 15 7 月 2020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CRANK LENGTH FOR YOUR BIKE 一直以來,要如何選擇合適的曲柄長度都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17 10 月 2019 Vision技術專欄:關於公路車彎把的操控位置...